> 文章列表 > 兰州中山桥是哪一年建的

兰州中山桥是哪一年建的

兰州中山桥是哪一年建的

兰州中山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桥,其建造年份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具体来说,黄河铁桥工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开工,并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竣工通行。这座桥梁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交通条件,更为兰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造背景与意义

中山桥的建造是为了改善兰州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西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这座桥梁的建设采用了外国技术,由兰州道彭英甲等地方官员负责、美国工程师满宝本设计、德国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承建、华工刘永起带领工匠团队参与建设。桥梁总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命名与历史地位

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座桥梁被命名为中山桥,寓意深远,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个名字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这座桥梁历史地位的一种肯定。

文化与旅游价值

如今,兰州中山桥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交通运输功能,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景点。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还是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纽带。桥体本身的艺术设计及周边景观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体系,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综上所述,兰州中山桥是在1908年开始建造,并于1909年竣工的,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是兰州乃至中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兰州中山桥简介,跨越黄河的钢铁传奇,百年历史等你揭开!

兰州中山桥简介,跨越黄河的钢铁传奇,百年历史等你揭开! 兰州中山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是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桥。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座桥梁被命名为中山桥。 刚踏入兰州,我就被这座城市的黄河风情所吸引。 而当我站在中山桥前,更是被它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 中山桥,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铁桥,已经静静地屹立了百余年,见证了兰州的沧桑变迁。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桥,更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技术的开端。 站在桥上,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年的喧嚣与繁华,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 中山桥的全长233.5米,宽8.36米,为四墩五孔的设计,每一孔都显得那么匀称而有力。 这座桥采用了梯形穿式钢桁架结构,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这种结构既保证了桥梁的稳固性,又赋予了它独特的艺术美感。 我特别喜欢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桥梁南北两端各添建了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这种将西方现代桥梁技术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完美融合的设计,让中山桥在众多桥梁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在桥上,我仔细观察着每一根钢梁、每一颗螺丝,它们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我可以想象到,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建造这样一座铁桥是多么的不易。 而中山桥的成功建造,不仅解决了黄河两岸的交通问题,更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山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史教材。 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通行。 这座桥梁的建造,标志着兰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中山桥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座桥梁被命名为中山桥。 这个名字,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这座桥梁历史地位的一种肯定。 在中山桥的历史长河中,它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 从清末的动荡不安,到民国的风云际会,这座桥梁都默默地守护着兰州这座城市。 它像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用钢铁之躯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中山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更是兰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桥梁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成为了黄河文化的象征。 每当夜幕降临,中山桥上的灯光亮起,与黄河的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时候,我总喜欢站在桥上,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黄河的涛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年的历史对话。 除了其建筑之美,中山桥还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它是兰州人民心中的骄傲,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每年的节假日,中山桥都会迎来众多的游客和市民,他们在这里拍照留念,感受着这座桥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山桥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交通运输功能,成为了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景点。 作为一座城市地标,中山桥不仅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黄河上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每当我有机会与兰州的市民交流时,他们总会自豪地向我讲述中山桥的故事,以及它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兰州中山桥:历史与现代的交汇文化与技术的典范

在甘肃省兰州市的滨河路中段,一座横跨黄河的雄伟桥梁矗立百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它就是中山桥,又称黄河铁桥。 8月15日,砥砺奋进七十载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兰州,探访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永久性公路式桥梁。 这座桥梁不仅是兰州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山桥的建造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当时为了改善兰州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西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甘肃洋务总局决定引进外国技术建造这座桥梁。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竣工通行。 这座桥梁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交通条件,更为兰州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该桥被命名为中山桥,寓意深远,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此桥是由兰州道彭英甲等地方官员负责、美国工程师满宝本设计、德国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承建、华工刘永起带领工匠团队参与建设。 桥梁总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2004年,中山桥结束了通车历史,改为步行桥。 2006年,中山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桥远景 如今,兰州中山桥已经超越了其原本的交通运输功能,成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和旅游景点。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还是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文化纽带。 桥体本身的艺术设计及周边景观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体系,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此外,中山桥还成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对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任娜娜)。 播放量超过3000万她从巴黎回兰州吃了一碗牛肉面前9月甘省卡车航班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一倍武威:区间流转+公铁联运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第三届探索甘肃外籍粉丝线下行活动走进甘肃甘肃省留学生体验中医药文化活动在兰州市开展甘肃:立足区位办学优势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甘肃:立足区位办学优势谱写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 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兰州的中山桥是什么时候建的?-又见兰州(提问者)的回答

兰州的中山桥是什么时候建的回答又见兰州(提问者)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甘肃省兰州市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1372年(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黄河浮桥,也就是的中山桥的前身。 兰州中山桥1376年(明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十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给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合同规定:\"铁桥长233.3米.宽7.5米,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 黄河铁桥竣工后,实际耗银30.669万两。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军管会组织了三百多人昼夜抢修,抢修后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山桥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经变幻1911年,中山桥已伴随兰州人走过了三个春秋。 这年10月,在长江之滨的武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辛亥革命。 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唯有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仍效忠于昏庸腐败的清王朝。 这年10月,张凤在西安起义,陕西宣布独立,最后一任陕甘总督长庚闻讯后,纠集10万甘军一路向东,占长武、永寿、邠州、围乾州,陷固关、陇县、千阳,关中震动。 1912年3月12日,清帝逊位,长庚的\"讨逆\"行动无疾而终。 3月15日,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昭武军统领马福祥等,向袁世凯发出通电,拥护共和。 甘肃正式摆脱了清朝统治。 那位建造中山桥的功臣彭英甲,在于1912年4月回兰州做了5个月甘肃布政使后回到北京。 从此,便不知所踪。 民国成立后,清王朝的影子一点点随时间消逝,唯有中山桥仍静静地跨河而立,与这座城市的人民一道历经变幻。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喧嚣中,在抵抗日寇轰炸的奋争中,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中,经历了一次次战火的洗礼,度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岁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相机侵占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封锁了我国大部分出海口,西北、西南成为关系抗战全局的战略大后方。 中山桥是甘新、西兰两条东西大通道上唯一的一座横跨黄河、连接两条道路的桥梁,其军事、经济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一座为抗日战争提供后勤补给的关键性桥梁。 抗战期间,兰州不仅是抗战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而且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中心之一。 中山桥就是他们轰炸的重要目标。 安守仁老人是当年日军轰炸兰州的亲历者,他回忆道:\"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在私立志果中学(今兰州二中)上学,1939年前后的这段时间,日军多次轰炸兰州,把中山桥当做重点目标,因为当时苏联援助我们的大炮和弹药要通过铁桥运到抗日前线。 日军轰炸铁桥投弹很多,但无一命中,炸弹都投在了铁桥附近。 \"安老仍清楚地记得,在铁桥南岸,东西两面都布满了弹坑,他和小伙伴还跑到弹坑前看。 \"南面的坑很大,有六七米深,坑里积满了雨水,弹片把铁桥削坏了很多处。 \"安守仁说。 针对日寇的轰炸,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兰州上空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 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1939年2月20日和23日,分别有9架和6架敌机被击落;另据李恭《敌机袭兰纪略》,同年12月,又有10架敌机被击落。 参加过1939年3.23空战的李德标在回忆录中记载了当年与敌机交战的片段:\"日本轰炸机群与我机逐渐接近,长机领导我们3架飞机,恰好在敌机群航路之前右上方,拦个正着,我当时不假思索,立即带升机头,向右倾侧,推头俯冲,向敌机群对头攻击……\"\"在向敌机进行第二轮射击后,猛然看见敌轰炸机两架,在我机稍远处的前方,突然爆炸,变成两团巨大火球自空中坠落地面……\"\"再抬头一看,又见另一敌机,拖着黑烟渐渐落后,继之也爆炸下坠,与前述敌机相冲。

兰州中山桥简介,百年铁桥风云,一步一景一历史!

兰州中山桥简介,百年铁桥风云,一步一景一历史! 兰州中山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桥梁之一。 兰州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由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包修合同,决定引进外国技术建造。 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这座桥梁被命名为中山桥。 站在兰州中山桥上,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这座桥,不仅仅是一座连接黄河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兰州乃至中国的近代变迁。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深入了解这座充满故事的中山桥,感受它独有的魅力。 阳光洒在桥上,铁色的桥身在光影中更显沉稳与庄重。 这座桥始建于1908年,是兰州人心中的骄傲,也是他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见证了兰州从一个小镇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历程,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走近中山桥,我首先被它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这是一座四墩五孔的铁桥,总长233.5米,宽8.36米。 每一孔都像是历史的眼睛,静静地诉说着过往。 而南北两端的牌厦,更是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融入其中,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走在桥上,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年的喧嚣声。 据说,在中山桥建设之初,这里曾是兰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这座桥见证了兰州的繁荣与兴盛。 而今,虽然时光流转,但中山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兰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它是黄河文化的象征,也是西北边陲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 桥体本身的艺术设计及周边景观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体系,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站在桥上,望着滔滔的黄河水,我不禁感慨:这座桥,真是活生生的历史啊!。 当然,中山桥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和文化。 对于像我这样的旅游博主来说,它更是一个绝佳的拍照打卡地。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桥面上,还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桥身染成金色,中山桥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和韵味。 而每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亮起,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曾多次在这里拍摄过照片和视频,每一次都能收获满满的点赞和评论。 比如,在桥的建设过程中,曾有一位德国工程师因为不慎掉入黄河而丧生。 为了纪念他,兰州人在桥附近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这个故事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山桥不仅仅是一座桥,它还承载着无数人的汗水和牺牲。 中山桥还见证了兰州的近代发展史。 从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年代,这座桥都默默地守护着兰州人民。 它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到来。 它们默默地记录着一切,等待着有心人去探寻和发现。 除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中山桥还给了我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每次走在桥上,我都能感受到兰州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他们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或驻足欣赏风景。 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谈话声、他们的生活气息都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而且,中山桥还是兰州的一个重要社交场所。 我曾在这里遇到过许多有趣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对这座桥充满了热爱和敬意。 回首望去,中山桥已经陪伴兰州人民走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 如果你来到兰州,一定不能错过这座充满故事的中山桥。

中山桥(兰州市中山桥)

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 1928年为纪念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 30-45分钟 四季皆可,晴天为宜 中山桥,是位于兰州市的一座跨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 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 历时3年建成。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中原冯胜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 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 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 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兼洋务总局总办。 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 升允敏锐地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 1906年5月初,甘肃洋务总局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代理兰州府傅秉鉴随即给升允上了一道条陈,请求对包修合同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考究。 升允看了条陈后,为表示慎重,同意与洋商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 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二,庄浪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黄河铁桥。 他还列举了修建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一,来自朝廷的朱批传达到了甘肃:该部知道。 钦此。 至此,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

兰州中山桥介绍

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平凉酒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 兰州兰州旅游景点中山桥兰州中山桥简介旅游景点推荐 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

为百年黄河铁桥佐证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美称。 1947年以来,中山桥曾多次加固维修。 20XX年,中山桥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 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docx 16.28K 为了对中山桥进行保护性维修加固,全面提升中山桥的防汛、抗震能力,确保文物的安全。 20XX年,兰州市投资2800万元对中山桥进行维修加固。 施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桥体、桥墩等部位进行了全面保护性维修加固。 中山桥桥体将整体提升了1.2米,此次中山桥整体抬升后,桥北侧的观景平台等部位也将被整体抬高,两侧的广场及亮化工程也将进行改造、整修。 为了保证此次维修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在施工项目部,施工方特意开辟出文物存放区,存放被拆除的大桥零部件。 这些被编号的零部件会在大桥提升完成后安装回原位,达到保护文物原貌的目的。 而“修旧如旧”、水文资料、地震等级等相关文史资料,全部来自于兰州市档案部门的史料汇编:《天下黄河第一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录入的历史文献,绝大多数来自于档案馆所藏“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全宗。 该档案文献,皆是清末“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为建黄河铁桥而形成的公务文书。 原本分为筹备案、运输案、经费案三大案,共568份文献,经整理为45个案卷,排架长度0.45米。 形成时间上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下迄宣统三年(1911)四月,纵跨5年时间。 是连续不断地记载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材料转运、到工程建设、竣工、经费报销、铁桥使用维护全过程的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 能具体、准确、全面、系统的反映黄河铁桥建设的历史全貌。 此档案全宗所收各种官文书制作精美,文印齐备,内容完整,彼此衔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晚清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全宗原档史料。 全宗由筹建案、运输案、施工案、外事案、褒奖案、经费案、维修案等7部分系统完整地组成。 官文书种类丰富多彩,计有札、移、申、详、咨、批、呈、禀、电文、告示、合同、传牌以及外文的官文书等30来种。 官文书样式门类齐全:簿册式、经折式、零纸式和舆图式皆有。 官文书的书写方式,除个别印刷品外,大都是墨笔手写楷书的中国传统纸质官文书。 为史学界所珍视。 这份档案不但详实记录了铁桥修建的全过程,而且折射了清代政界官制,案牍文献,官场应酬,金融货币,物料行情,民间产权,关税征收,外交事务,交通运输,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史迹,颇具史料价值,弥足珍稀。 附注:档案部门为中山桥维修工程所提供的相关档案资料一、提供了《兰州中山桥材料力学性能及基础冲刷情况测试与鉴定报告》(兰州铁道学院,20XX月)。 中山桥再次进行维修加固,是根据此项鉴定结论:中山桥各桥墩浆砌条石风化严重,并有局部剥落,砂浆缝冲刷较为严重。 从最新的调查看,常年浸泡在水中的桥墩桥台的原加固外包混凝土表面有明显腐蚀,当务之急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以保证桥梁下部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二、提供了《兰州地质灾害史》。 兰州为地震设防的高烈度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加速度峰值0.2g)。 中山桥始修建于1909年,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考虑结构抗震的要求,桥墩采用料石砌筑,抗震能力较弱。 吸取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桥梁和文物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教训,有必要对中山桥进行抗震性加固。 三、提供了《兰州市市区防汛规划》,中山桥的设计最高通航流量为3690立方米/秒时,中山桥净空高度仅为3.6米,同时原桥面比北滨河路低出0.3米,比南滨河路低出0.5米,桥面明显偏低。

中山桥

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中文名中山桥最佳游玩季节四季皆可、晴天为宜展开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兰州市城关区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旅游指南[...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兰州黄河铁桥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 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兰州黄河铁桥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兰州黄河铁桥最佳旅游季节: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南滨河路,它与兰州最繁华的商业区相连,故而一年四季都是游玩的好时节。 兰州黄河铁桥交通: 交通:乘2、4、6、9、13、15、101、102路等汽车到西关什字北行百米即到。 兰州黄河铁桥住宿: 火车东站下车后,直接在火车站外乘坐1路车到西关什字下车,向北走至闻名的中山桥(即黄河铁桥),在铁桥对面有中山宾馆可以住宿。 当然,乘坐的士最方便了。 兰州的司机决不会绕远路的。 兰州黄河铁桥美食: 由黄河铁桥往南走两站地,就是西关什字。 那里有两条在兰州叫得响的小吃街。 能算上真正兰州特色的不多。 兰州大烩菜就是其中之一。 大概有十几种菜包括豆腐,粉条等分别煮烂,各自放在容器里。 等叫这道菜的时候,每样来上半马勺,再烩一会儿,最后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辣椒和醋,也算有独到之处了。 此外浆水面也不错,但不能算兰州独有的了。 1、黄河南可乘坐公交4路、6路、9路、15路、25路、74路、105路、109路、123路、137路、139路、142路到中山桥站下车即是 2、黄河北可乘坐20路、35路、53路、108路、131路到白塔山公园站下车即是 推荐邻近的城关区景区水车博览园AAAA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AAA兰山山地生态公园AAA五一山AAA龙头山森林生态旅游区AAA兰州白云观白塔山公园AA陇萃堂购物景区AA兰州市博物馆滨河路绿色长廊中国十大古桥潮州广济桥(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泸定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安平桥(五里桥)(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赵州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卢沟桥(北京市丰台区)临颍小商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程阳永济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五亭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鸭绿江断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你可能对下列河会感兴趣:滨河路绿色长廊(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祁连河沟(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黄河小浪底(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天河山(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鱼简河(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暗流河景区(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贵阳市河滨公园(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老鹰山石河生态度假区(贵州省六盘水钟山区)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清固伦恪靖公主府博物馆·

兰州中山桥建于1907年.docx

1947年以来,中山桥曾多次加固维修。 2004年,中山桥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为了对中山桥进行保护性维修加固,全面提升中山桥的防汛、抗震能力,确保文物的安全。 2010年,兰州市投资2800万元对中山桥进行维修加固。 施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桥体、桥墩等部位进行了全面保护性维修加固。 ,此次中山桥整体抬升后,桥北侧的观景平台等部位也将被整体抬高,两侧的广场及亮化工程也将进行改造、整修。 为了保证此次维修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在施工项目部,施工方特意开辟出文物存放区,存放被拆除的大桥零部件。 这些被编号的零部件会在大桥提升完成后安装回原位,达到保护文物原貌的目的。 而\"修旧如旧\"、水文资料、地震等级等相关文史资料,全部来自于兰州市档案部门的史料汇编:《天下黄河第一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录入的历史文献,绝大多数来自于档案馆所藏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全宗。 该档案文献,皆是清末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为建黄河铁桥而形成的公务文书。 原本分为筹备案、运输案、经费案三大案,共568份文献,经整理为45个案卷,。 形成时间上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下迄宣统三年(1911)四月,纵跨5年时间。 是连续不断地记载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材料转运、到工程建设、竣工、经费报销、铁桥使用维护全过程的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 能具体、准确、全面、系统的反映黄河铁桥建设的历史全貌。 此档案全宗所收各种官文书制作精美,文印齐备,内容完整,彼此衔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晚清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全宗原档史料。 全宗由筹建案、运输案、施工案、外事案、褒奖案、经费案、维修案等7部分系统完整地组成。 这一全宗档案涉及的官府机构众多,计有清廷部门、天津督署、德驻天津领事馆、泰来洋行、郑州公泰转运公司、陕甘总督部堂、甘肃布政司、按察司、洋务总局、农工商矿务局、皋兰县署等20多个。

一文讲述中山桥,百年发展变迁图,这才是真正的黄河第一桥!

兰州中山桥民国时期中山桥上的骆驼运输队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1949年8月2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通过中山桥20世纪50年代的中山桥和兰州1954年大修,在原中山桥的平行弦杆上加拱式钢梁80年代中山桥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如今兰州游客络绎不绝百年中山桥更是成为了一代网红打卡圣地一座桥代表一个城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山桥见证了兰州百年的历史变迁

2024兰州中山桥旅游攻略之中山桥

2.中山桥景点照片中山桥介绍: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桥身长200多米,宽8.9米,桥上有五个拱形桥梁,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 景区简介:兰州中山桥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跨黄河铁桥,有\"天下\"之称。 景点分布:兰州中山铁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历时三年,建起了长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桥\"。 由于该桥经过战争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在上世纪,中山桥先后经历了3次大修和小修。 2004年10月1日,经过3个月的最后封闭修缮,中山桥光荣\"退役\",退役后它成为了步行桥供游人游览。 景区特色:城市观光、历史游、文化游、洋务运动、桥梁从您位置到中山桥景区的卫星地图。

兰州中山桥

欣欣旅游网(CNCN.com)提供兰州中山桥旅游指南,包括中山桥旅游攻略、中山桥旅游线路、中山桥地图、门票、交通概况、景点资讯、兰州旅游问答等信息。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如您想成为该景点的独家经销商,销售该景点门票以及维护景点介绍信息。中山桥旅游攻略下载

兰州的中山桥是哪年修建啊?当时是哪个国家资助修建的?

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

兰州的中山桥你多少年的历史了?

101年的历史。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兰州中山桥的前世今生【中山桥原本是橘红色,为了降低日寇轰炸率...

兰州中山桥的前世今生【中山桥原本是橘红色,为了降低日寇轰炸率才改色银灰色】 中山桥,一直有“黄河第一桥”之称,它是甘肃兰州经典的旅游“打卡地”,在白塔山下、金城关前。 中山桥的前世今生,也是被广为传颂的史诗级经典历史故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一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包修时间为80年;后经历了近1年半的反复拉扯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一日,黄河铁桥的建设才正式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 工程师是漂亮国的满宝本和汉斯国的德罗,施工负责人为中国天津人刘永起,前后历时3年建成。 铁桥的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都戏称中山桥为“进口桥”。 后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因当时铁路没有修到大西北,所以又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由于运输道路崎岖、运输工具受限,历时5个月,才终于将400万斤的建桥建材运到了黄河边。 1908年初春,铁桥正式动工,直至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铁桥才竣工通行。 当时建桥共花费白银30.66万两,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目标”,要知道,现在在黄河上建同等规模的桥梁只需要大约1/3的钱。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第一桥改名“中山桥”。 1937年,日寇对兰州进行了长达6年的疯狂轰炸,为躲避和降低敌人的轰炸对铁桥造成的伤害,聪明的劳动人民把铁桥的颜色由原来的桔红色改为银灰色。 1954年,为了提高桥的载重量,在原有的梯形拱架上增建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及铁板桥面。 2011年,中山桥迎来了建成后的第18次大修,这次大修除提高中山桥抗震能力、抗洪能力并加固桥墩外,还根据当时黄河的水位将让这座百年老桥长高了1.2米。 2013年,中山桥结束了其通车的历史,变成了永久的步行桥。 中山桥经历了百年风吹雨打、车船碰撞和战争的洗礼,像一位处乱不惊的老人依然傲立于母亲河上,见证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和两岸人民安居乐业。 尽管兰州市区现在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但生活在这里的兰州人民依然还是敬仰它、欣赏它,像从前一样...。 AngelWarrior 很开心能让你开心很有幸感受你在私信和评论里的情感别忘了关注UP哦 自动连播 32.8万播放简介 外地人对羊皮筏子信任程度1000000000000%兰州本地人信任成度0.0000000001% 02:21 00:14 00:12 03:44 00:13 01:58

兰州市中山桥——【中国桥】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黄河铁桥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 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 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 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 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 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 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 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 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 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 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 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

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至今有100余年历史

兰州旅游景点有很多参考路线,Day1:兰州中山桥--白塔山公园--正宁路夜市,Day2:甘肃博物馆--黄河母亲雕塑--中山桥--大众巷--水车博览园,Day3:西关大清真寺or长城西部影视城--张掖路步行街,兰州旅游景点有很多,最值得去的是甘肃省博物馆,也许我们没法穿越时光看到过去的兰州,感受那大西北逝去的故事,但是在甘肃省博物馆,我们能学到更多东西,看到更多关于兰州,关于那段历史的精彩片段。 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建于1907年,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桥以西2km就是雕像,作为一项交通结构工程,兰州黄河铁桥反映了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的风格、流派、特点,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美学价值,甘肃黄河铁桥是全西北首座引进国外技术建造的一座桥梁,这种特殊的建设背景和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成为研究历史的钥匙,在中国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这些庙宇造型古朴,五颜六色,富丽堂皇,走进山间展示区,可以感受到三道高大的木门,蓝色的屋顶,红色的柱子,精美的雕刻,飞檐和牛角。 大门前是一座巨大的金城浮雕,上面雕刻着古兰州城,黄河,五泉山,白塔山,构成了兰州最壮观的一幕,地址:兰州市北滨河中路。 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黄河母亲雕塑: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母亲河的雕塑作品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一座,已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的形,\"黄河母亲\"雕塑是用普通黄褐色的花岗岩雕琢而成的,而并不没有像许多人当初期望的那样,使用质地更好的汉白玉或其他材料来雕塑。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黄河水的颜色、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自身皮肤的颜色时,大家就全明白了。

青海之行之六--兰州标志建筑中山桥(黄河大铁桥)至今一百多年历史!-江油论坛,因你更精彩

今天是青海之行第六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上午来到了甘肃兰州市,在市区来到了兰州市上百年历史的标志建筑中山桥也叫(黄河大铁桥)。 据兰州市民介绍,该中山桥(黄河大铁桥)是清朝时期慈禧太后的桥,随后德国和美国出资修建的该桥,甘肃兰州中山桥(黄河大铁桥是进入甘肃兰州唯一的通道,解放前,甘肃国民党军阀马朴芳驻守该桥。 解放兰州时,甘肃兰州军阀马朴芳驻守中山桥,在中山桥上国民党部队与解放军展开战斗,使解放军无法进入兰州城,随后解放军改变方向不走中山桥(黄河大桥)进入兰州城,解放军翻山越岭进入兰州城打败了国民党军阀马朴芳解放了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中山桥(黄河大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现在该桥也是甘肃兰州一个唯一标志性建筑,也是兰州一个旅游景区,兰州市还在中山桥头石头写有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 来自:Android客户端本主题由§123§于16分钟前审核通过分享到:QQ好友和群收藏分享顶1踩返回列表高级模式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本版积分规则24小时热帖排行1不是九寨去不起,而是枫顺藏龙潭更具性价比!2小学生教育实践活动费用真不高?3【公安交警已回复】真是动不动就是一张,希望多为我们想一下4穿了一天就皱得没法穿了5【江油市卫生健康局已回复】6有没有胎停的姐妹?7法拍房?到底能不能买?8不知道打那个路要做什么?9给所有大超市卖卤菜一个建议10还有谁没有去过,举手!。

百年兰州中山桥, 居然不是中国建造, 而是德国制造!

百年兰州中山桥,居然不是中国建造,而是德国制造! 中国的造桥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头羊,近代中国制作的一些大桥,抢夺了无数世界第一的头衔,之前给大家讲过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全世界最高的大桥北盘江大桥,还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大桥等等,这些全都出自中国施工队之手,今天小编带大家参观的依然是位于中国境内的大桥,坐落在甘肃兰州的中山铁桥 中山铁桥又被称作兰州中山桥,在光绪年间由德国商人承建,美国人提供技术指导,耗资白银36万两,之前的官方名字叫:镇远桥,后来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是兰州历史上最古老的桥梁建筑,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被外界称为:黄河第一桥,该大桥全长只有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时至今日,中山大桥已度过了110个春秋,这么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尽管现如今这座古老的大桥已经不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但人们依然还是敬仰它,观赏它。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结束了,下一期燕子会带大家去更有意思的地方,欢迎点赞留言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重镇兰州里中山桥的历史渊源

重镇兰州里中山桥的历史渊源,于2018年11月14日上线,由西北印象I上传。 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是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18条评论 兰州中山铁桥30万两白银,良心价,物流成本也得10万两。 历史证明一切 热门:undefined头像为什么有的癫痫发作前会有先兆,而有的却没有任何预兆?#癫痫#癫痫发作#癫痫先兆#硬核健康科普行动#天坛医院张凯#忍者棒棒糖#初中生拼拼凑凑又是一组日常#日常vlog#普通的一天剧情#短剧#剧情#抖音短剧新番计划叶珂,这姐们真虎,啥都敢说!中国的压迫感有多强?联合国大会上打断以色列发言,怒怼美国#江上云栖高端小区环境优美单价4000+特价团购热线刘女士#渐冻症患者说身上能用的都想捐三妹,一定要振作起来快来看看我的视频吧~这条满天星围巾有亿点点好看#秋冬才是韩系穿搭主场#电动车#抖音热宝#抖音小助手#抖音原创#何秋亊#何秋亊直播录屏宝宝舞蹈纯享版,这谁能顶得住啊韶山一日游,去看看伟人的老家高分日剧《如虎添翼》p45家庭会议讲新宪法寅子请求当法官#考驾照#神通驾考#科目一科目四理论技巧辅导#科目二科目三#健康#男性#中医

兰州中山桥简介.docx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 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 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 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中山桥的历史下载_Word模板

中山桥的历史中山桥的历史举报中山桥的历史中山桥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一一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中山桥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 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2024兰州中山桥旅游攻略之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旅游攻略之中山桥2.中山桥景点照片中山桥简介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桥身长200多米,宽8.9米,桥上有五个拱形桥梁,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中山桥的景区简介:兰州中山桥是一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跨黄河铁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门票价格:中山桥的开放时间:中山桥的驴友游记中山桥的驴友照片(包含651张照片)中山桥的景观目录中山桥的周边景区...当前手机版本本页内容纠错兰州中山桥驴友相册

中山桥的修建背景?

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 为建

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正在加载古老浮桥1906年5月初,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代理兰州府傅秉鉴随即给升允上了一道条陈,请求对包修合同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考究。 升允看了条陈后,为表示慎重,同意与洋商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 为了解除傅秉鉴等人和中方的疑虑,喀佑斯决定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合同因此暂缓订立。 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二,庄浪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黄河铁桥。 他还列举了修建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 彭英甲对牛。 钦此。 至此,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毛庆蕃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 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为永久纪念这一伟大工程,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 铁桥建成后,洋务总局还花了52两银子,请人拍摄了54张铁桥全景照片,分送当。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二十五,陕甘总督长庚就铁桥工程用款上奏宣统皇帝称,包括包修价、运输价及各项支出费用,铁桥实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九丝八忽。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国近代史上,甘肃人自主、自愿与西方人进行的此次纯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多有摩擦,但甘肃官员均能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孙中山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 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 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 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部分构件老化。 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正拟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 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 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 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不但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 为了彰显百年老桥的沧桑和突出中山桥在兰州市城市建筑中的重要影响,2004年再次对中山桥进行了维修,对中山桥进行了新的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